跳到主要內容區

環境教育課程

氣候變遷計畫

「環境與防災」與「生態環境與永續發展」課程
教學與實作生態環境與氣候變遷的基本概念與知識,學習與自然環境共生理念,在學習與生活中回歸及深植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永續發展概念。

  1. 啟發:探索環境並尊重地球萬物
  2. 專業:業界業師協同指導與學習
  3. 科技:跨領域教學與實作
  4. 培育:永續種子學員
  5. 目標:環境永續發展

110年低碳生活—「微型地球」生態瓶DIY

地球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在地球這一特定環境內,非生物因子-空氣、水及土壤等,與生物之間具交互作用與依存,藉由物質流和能量流的連接而形成一個整體的生態系。
課程內容也與聯合國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陸域生命」內容相結合,學習如何保護、維護及促進生態系統的永續循環。
學生分組製作生態瓶,瓶內依據學生的構想放入土壤、水、植物、生物(蝦或昆蟲),製作完成封閉瓶口。運用陽光或人造光線維持瓶內適合溫度,觀察與紀錄瓶內生物與植物的生長與存活狀況。

生態瓶

109年低碳生活—「棲地終極生存戰」

課程帶領同學認識氣候變遷會對糧食作物生產和食品供應的影響,除升溫對於作物適栽區產生北移,及縮短作物生育日期間接導致產量減少外,氣候變遷導致氣候不確定性提高,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增加,如豪雨、乾旱、極端高溫、極端低溫,將使作物瞬間受損,不僅是國內糧食生產量減少的問題,其他糧食輸出國也會面臨相同威脅,將使全球糧食供應鏈更加脆弱,這些因素都將影響未來糧食安全。
為加深同學學習興趣及深入了解低碳生活的方式,課程藉由一系列活動,從「食」開始,模擬餐廳點餐行為,作為活動系列之開端,學習飲食中的碳排放量。續以「棲地保衛戰」遊戲活動,將「衣」、「住」、「行」、「全球氣候暖化認知」等問題製作成卡牌,同學巧拼低碳的生活與作為,認識與學習低碳的生活。

棲地終極生存戰

109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我是減碳大富翁」

推動低碳學校政策與目標,結合校園各項能源管理措施,營造校園低碳文化,探索人文大樓3樓教室相關設備,共同推動校園節能減碳各項工作計畫為學習目標。為建構學生節能減碳知識與觀念,並付諸具體行動,設計多元創意節能減碳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進行碳足跡之計算、紀錄、反省與檢討,並將低碳行動落實至個人、學校與家庭生活。學校產生二氧化碳的範疇有四大範圍:用電量、用油或瓦斯量、用水量、產生垃圾量,這些用量都可以換算成產生多少的二氧化碳,課程以大富翁遊戲活動的模式,先授以基本知識與觀念,結合課程的遊戲活動,深植減碳之觀念與作為。

我是減碳大富翁

 

環境教育計畫

  1. 服務對象—本計畫服務對象除本校師生外,同時希望能強化本校與在地的連結性,故多次邀集新北市的市民共同參與本計畫之活動。透過講師的授課與實作,使參與的師生與新北市民對於環境保育有更深一層的認知,最終達到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
  2. 參與夥伴—本計畫邀請具有實務經驗的業界師資帶領參與的師生及新北市民進行實作的體驗,使參與者能從實踐中學習,並教導其如何從改善自我做起。
  3. 成果:環境教育專題演講

專題演講

講師建立與會者生態知識背景,介紹飛魚、蚵蜆、老鷹遇到的生態浩劫,人類可如何改善。講師引導大家要觀察環境改變,追本溯源,並採取行動,在生活中當個友善消費者,為環境盡心力。

  1. 了解台灣有哪些瀕危保育類動物,牠們住在哪裡、數量為何減少?
  2. 參加保護原生動植物行動,守護生物的棲息地
  3. 垃圾不落地,爬山踏青時帶著小袋子,把看到的人為垃圾帶走處理。

專題演講

 

專題演講

講師從”碳"故事以綠色概念帶入人類”行"的相關性,並舉美國、日本與台灣的案例,與會者體認每天生活「行」在綠色中。
鼓勵多使用腳踏車或大眾運輸工具,健康運動又能減碳。

專題演講

 

專題演講

講講師介紹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環保物質,以及如何將食衣住行育樂等物品將其加以"綠色"概念搭配,並以今年日本奧運為例,讓參與者能真實體會,鼓勵大家共享創意、並再次革工業革命的命,活出新生活模式!

  1. 更新電子設備時,將舊設備捐贈代替丟棄
  2. 鼓勵學習、做好舊電子設備的回收
  3. 鼓勵將所學用於解決日常問題

專題演講

 

瀏覽數: